酷游九州

公司新闻 媒体报道
【转自极目新闻】盛隆工匠人物|郑利军:一线工人当上设计师,17年画10万张酷游九州图纸
发布时间:2024-07-26浏览次数:887

极目新闻记者 | 庞正 刘中灿


“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。”


对于盛隆电气智慧工厂设计八室的郑利军来说,是“怕什么技术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”。加入盛隆电气21年来,他从组装工人到结构设计师,从北京到武汉,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,参与几千个项目,设计10万张图纸,用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成绩,诠释着“工匠人物”的内涵。


微信图片_20241105104408.jpg




多做多思

从一线工人转岗设计




2003年,郑利军加入盛隆电气,在北京密云工厂从事组装工作。每天上午学习理论知识,下午去工厂实操,还有师傅带教,“新手”时光忙碌而充实。


一个月后,郑利军接到独立组装3台配电柜的任务。刚开始,他拿着设计图纸,看着空空的配电柜外壳,从底部开始往上进行组装,忙活一天发现:这样不行,铜排不易折弯,会导致下一步组装工序很难进行。


请教车间主任后,他茅塞顿开,把上面两排开关拆了重做,主动加班赶工,第二天实现交付。


边干活边总结,“干活之前得先动脑筋思考,胸有成竹做起事来才会得心应手。”此后,郑利军在工作中“下手如有神”,总能将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。


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几年车间经历让郑利军对配电柜十分熟悉,这为他日后转岗设计埋下伏笔,也打下坚实基础。


盛隆坚持“两个第一”,把车间变成课堂,把企业当学校办,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,为青年人提供学习成长机会和提升通道。


郑利军告诉记者,公司定期发布职位需求,组织内部选拔竞。惫た筛菪巳、专长申请转岗。2007年,工厂设计室从车间工人中选聘优秀人才。他抓住机会,参加竞。痪俪晒,从一线工人转岗到设计室。




尊帮带培

好师傅带出好徒弟




初到设计室,带他的师傅张玉刚教他的第一件事,是让他到车间去量所有零部件的尺寸,记下来,再回办公室用CAD画出来。后来郑利军才明白,这样做既能掌握所有零部件的尺寸,又可以熟悉设计画图软件。

第二个月,郑利军开始画设计图。4年组装工作的经历,让他对开关型号、进出线预留空间大小等问题都了如指掌,因此能根据柜体尺寸和客户需求,对内部零部件做出更合理的设计。在张玉刚指导下,他进步飞快。

有一次,郑利军接到一个箱式变电站的设计任务,遇到了问题。尽管那时候张玉刚已经调到武汉工厂工作,但他还是不遗余力帮助郑利军。

张玉刚帮他找资料、找图纸、讲细节。例如,变压器距箱变隔板预留的合理距离是多少,还有低压进线铜排距变压器低压出线端的距离是多少,铜排支架怎么制作,哪个地方做支撑等等。张玉刚能想到的注意事项,都事无巨细地教给郑利军。

有了好师傅的加持,再加上郑利军自己的刻苦钻研,他终于熟练掌握箱式变电站的结构设计方法,在以后的项目中不断成功运用。



创新技术

攻克新能源项目“硬骨头”




2021年,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郑利军接到一个新能源汽车厂商厂房用电的项目。

由于这个项目用电负荷较大,配电工艺要求也比较高。为此,郑利军早早就开始考虑柜体的涡流、承重等问题,包括柜体选型、铜排选型、柜体水平排母线框尺寸等。

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要考虑的细节纷繁复杂。郑利军请电气设计师、车间主任、质检主任一起研讨、决策。最终,根据电流载流量需求确定了方案:增加铜排的宽度、厚度和数量,将柜体深度从1米拓展到1.4米。又考虑承重的实际需求,将配电柜设计成两个分体式进行组装。

微信图片_20241105104412.jpg

然而,按此方案生产出的样柜,仍不符合要求。为满足承重需求,同时方便车间生产,郑利军决定在断路器下部及柜后铜排底部增加钢梁支撑;又在铜排下方加装绝缘托衬,既便于安装,又起到支撑作用;还在断路器顶端也加上绝缘托衬,避免在运输途中对断路器触头造成损伤。

经过不断优化,配电柜终于设计制作成功。90多台大电流特制配电柜按时保质地送到客户厂房,得到客户高度评价。而这一项目也为后续大电流项目的设计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。

从不逃避难题,是郑利军的可贵品质之一,正是因为在工作中不怕“啃硬骨头”,不断探索,才让他的技能不断提升,不断突破自我。




日进一寸

“宝藏”笔记写满三大本




盛隆企业文化里,还有一句话:帮助别人就是成全自己,成功他人定能实现自我。


工作间隙的碎片化时间,郑利军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车间走走看看。一方面,他看自己设计的配电柜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,或者不合理的地方,他都会记下来,下次改进。


另一方面,他会看看别人设计的配电柜,有没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。他会拍照,还会把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都记在本子上或电脑上,有时受到启发,就直接转化成设计图纸。


从2014年来到武汉的智慧工厂,这样的“宝藏”笔记已经记满三个大本子。同时,他还会把自己的这些心得体会分享在结构设计交流群里,供大家学习交流,相互进步。


日进一寸,经年累月,收获的是无穷的经验和智慧。


正是因为这样的用心和努力,才让他在工作中无往不利。21年来,他参与过的项目数千个,服务的客户从高速公路到新建机。悠笠蹈咝5交氐ノ,从祖国大地到海外市。突薏欢运杓频目嵊尉胖萁豢诔圃。


是金子总会发光。自从集团公司开始评选年度“优秀员工”,他每年都会当。儆证书已经堆了厚厚一摞。最近两年,他还连续获得“设计之星”称号,今年5月也被评为公司劳模。

微信图片_20241105104416.jpg


谈起个人进步,郑利军始终认为自己在盛隆电气遇到了很多好老师,所以当自己也成为“前辈”后,从不吝啬帮助和指导年轻人。总有很多新同事来找他请教业务问题,不管是谁,他都倾囊相授。其中很多人已经在各自的岗位独当一面。


回首来时路,郑利军清楚地记得,21年前加入盛隆电气那一天,正好是自己的生日,从此以盛隆为家,不断精进,期待越来越好的自己。未来的路很长,在盛隆平台,他将继续一步一个脚。诚M刈呦氯。


极目新闻记者 | 庞正 刘中灿


“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。”


对于盛隆电气智慧工厂设计八室的郑利军来说,是“怕什么技术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”。加入盛隆电气21年来,他从组装工人到结构设计师,从北京到武汉,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,参与几千个项目,设计10万张图纸,用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成绩,诠释着“工匠人物”的内涵。





多做多思

从一线工人转岗设计




2003年,郑利军加入盛隆电气,在北京密云工厂从事组装工作。每天上午学习理论知识,下午去工厂实操,还有师傅带教,“新手”时光忙碌而充实。


一个月后,郑利军接到独立组装3台配电柜的任务。刚开始,他拿着设计图纸,看着空空的配电柜外壳,从底部开始往上进行组装,忙活一天发现:这样不行,铜排不易折弯,会导致下一步组装工序很难进行。


请教车间主任后,他茅塞顿开,把上面两排开关拆了重做,主动加班赶工,第二天实现交付。


边干活边总结,“干活之前得先动脑筋思考,胸有成竹做起事来才会得心应手。”此后,郑利军在工作中“下手如有神”,总能将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。


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几年车间经历让郑利军对配电柜十分熟悉,这为他日后转岗设计埋下伏笔,也打下坚实基础。


盛隆坚持“两个第一”,把车间变成课堂,把企业当学校办,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,为青年人提供学习成长机会和提升通道。


郑利军告诉记者,公司定期发布职位需求,组织内部选拔竞。惫た筛菪巳、专长申请转岗。2007年,工厂设计室从车间工人中选聘优秀人才。他抓住机会,参加竞。痪俪晒,从一线工人转岗到设计室。




尊帮带培

好师傅带出好徒弟




初到设计室,带他的师傅张玉刚教他的第一件事,是让他到车间去量所有零部件的尺寸,记下来,再回办公室用CAD画出来。后来郑利军才明白,这样做既能掌握所有零部件的尺寸,又可以熟悉设计画图软件。

第二个月,郑利军开始画设计图。4年组装工作的经历,让他对开关型号、进出线预留空间大小等问题都了如指掌,因此能根据柜体尺寸和客户需求,对内部零部件做出更合理的设计。在张玉刚指导下,他进步飞快。

有一次,郑利军接到一个箱式变电站的设计任务,遇到了问题。尽管那时候张玉刚已经调到武汉工厂工作,但他还是不遗余力帮助郑利军。

张玉刚帮他找资料、找图纸、讲细节。例如,变压器距箱变隔板预留的合理距离是多少,还有低压进线铜排距变压器低压出线端的距离是多少,铜排支架怎么制作,哪个地方做支撑等等。张玉刚能想到的注意事项,都事无巨细地教给郑利军。

有了好师傅的加持,再加上郑利军自己的刻苦钻研,他终于熟练掌握箱式变电站的结构设计方法,在以后的项目中不断成功运用。



创新技术

攻克新能源项目“硬骨头”




2021年,新兴产业蓬勃发展,郑利军接到一个新能源汽车厂商厂房用电的项目。

由于这个项目用电负荷较大,配电工艺要求也比较高。为此,郑利军早早就开始考虑柜体的涡流、承重等问题,包括柜体选型、铜排选型、柜体水平排母线框尺寸等。

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要考虑的细节纷繁复杂。郑利军请电气设计师、车间主任、质检主任一起研讨、决策。最终,根据电流载流量需求确定了方案:增加铜排的宽度、厚度和数量,将柜体深度从1米拓展到1.4米。又考虑承重的实际需求,将配电柜设计成两个分体式进行组装。


然而,按此方案生产出的样柜,仍不符合要求。为满足承重需求,同时方便车间生产,郑利军决定在断路器下部及柜后铜排底部增加钢梁支撑;又在铜排下方加装绝缘托衬,既便于安装,又起到支撑作用;还在断路器顶端也加上绝缘托衬,避免在运输途中对断路器触头造成损伤。

经过不断优化,配电柜终于设计制作成功。90多台大电流特制配电柜按时保质地送到客户厂房,得到客户高度评价。而这一项目也为后续大电流项目的设计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。

从不逃避难题,是郑利军的可贵品质之一,正是因为在工作中不怕“啃硬骨头”,不断探索,才让他的技能不断提升,不断突破自我。




日进一寸

“宝藏”笔记写满三大本




盛隆企业文化里,还有一句话:帮助别人就是成全自己,成功他人定能实现自我。


工作间隙的碎片化时间,郑利军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车间走走看看。一方面,他看自己设计的配电柜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,或者不合理的地方,他都会记下来,下次改进。


另一方面,他会看看别人设计的配电柜,有没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。他会拍照,还会把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做法都记在本子上或电脑上,有时受到启发,就直接转化成设计图纸。


从2014年来到武汉的智慧工厂,这样的“宝藏”笔记已经记满三个大本子。同时,他还会把自己的这些心得体会分享在结构设计交流群里,供大家学习交流,相互进步。


日进一寸,经年累月,收获的是无穷的经验和智慧。


正是因为这样的用心和努力,才让他在工作中无往不利。21年来,他参与过的项目数千个,服务的客户从高速公路到新建机。悠笠蹈咝5交氐ノ,从祖国大地到海外市。突薏欢运杓频目嵊尉胖萁豢诔圃。


是金子总会发光。自从集团公司开始评选年度“优秀员工”,他每年都会当。儆证书已经堆了厚厚一摞。最近两年,他还连续获得“设计之星”称号,今年5月也被评为公司劳模。


谈起个人进步,郑利军始终认为自己在盛隆电气遇到了很多好老师,所以当自己也成为“前辈”后,从不吝啬帮助和指导年轻人。总有很多新同事来找他请教业务问题,不管是谁,他都倾囊相授。其中很多人已经在各自的岗位独当一面。


回首来时路,郑利军清楚地记得,21年前加入盛隆电气那一天,正好是自己的生日,从此以盛隆为家,不断精进,期待越来越好的自己。未来的路很长,在盛隆平台,他将继续一步一个脚。诚M刈呦氯。


分享:

上一篇: 【转自极目新闻】盛隆工匠人物|王绎:20年热爱抵万难...

下一篇: 【转自长江日报】盛隆电气为江夏区水厂做电力“体检”...

c2018 版权所有 酷游九州
公网安备11022800129 京ICP备15047605号
【酷游九州】 - 搜狗指南